工業4.0-智能化技術產學論壇-希望與趨勢

昨天參加了北科大機械系的智能化技術產學論壇,他們花了不少精力幫業界尋找轉型的方法,也很扎實的在培養人才,說實在的我有感動到,而且能把產官學界給整合在一起,我相信這一定花了不少力氣。現場扎扎實實的討論了中小企業的困境與願景,讓我覺得這不是一般大拜拜的論壇,它是真正有在做事情的論壇。

我想要以我自身的觀點來看待工業4.0(Industry 4.0),希望也能讓各位一起了解。

智能化技術產學論壇-工業4.0-北科大機械系
智能化技術產學論壇-工業4.0-北科大機械系

製造業的痛

我在電子業20年,面對瞬息萬變的客戶需求,各種奇怪的問題都有,例如

  • 產品明明已經寫入過序號,但到了客戶手中卻變成沒寫入?
  • 在生產前一天客戶才說要改IC的燒錄內容,但5000顆IC已經燒好了怎麼辦?
  • 客戶想知道此時此刻的生產良率與分析報告,是否能馬上提供?
  • 某幾個站台量測有偏差,能否馬上發現?

以上種種問題,就是工業4.0想解決的問題,當然這只是生產製造的部分,其他還有業務端接單出貨的金流物流各種問題,所以工業4.0認真講起來,應該是產業4.0,因為它的原文Industry就是產業的意思,即便是餐飲業,當它的規模到了一定程度,它就是一間工廠,完全可以套用I4.0。

工業4.0概念

若要對I4.0有一點概念,最常被拿來講的例子就是綜觀這300多年來,下面這四個工業進程

  • 工業1.0 – 蒸汽機問世,人類開始運用蒸汽動力
  • 工業2.0 – 電動設備導入生產線,取代大量人力
  • 工業3.0 – 利用電腦控制設備,做生產自動化
  • 工業4.0 – 利用網路技術,連結工廠的所有設備資訊,做出最佳反應

連結設備與資訊,講得廣義一些就是要整合物流資訊流,也就是一般講的虛實整合CPS(Cyber Physical System),這個概念甚至可以橫跨全球,做到日不落製造。

虛實整合的好處

各位可能會認為工廠在生產東西時,只是把零件拿來焊接或是組裝起來,然後就能裝上卡車出貨了,大原則是這樣沒錯。

由於零件眾多,為了釐清責任與狀況追蹤,在每一個階段,都有帳料的移轉工作:管料的要把帳轉給領料的,領料的要把帳轉給生產線,產線組裝完成之後才能把產品轉帳給倉管,一層層轉下去。如果工廠小,這個流程就很簡單,如果工廠很大,光找人簽核就花掉不少時間精神。

最早以前是用紙本方式簽單轉帳,後來有了電腦就改用電子簽核,看來有進步,但是料件卻還是人工領料,結果是料件可能還是有少,還是可能有領錯料的情況。曾經有位彩妝師跟我說,公司的化粧品明明領用的時候每個都有刷條碼,但是倉庫盤點時就是會少那麼幾個,她也找不出原因,這就是物流(料件)與資訊流(簽單)分開時容易發生的狀況。

既然現在的設備都由電腦控制,網路技術也很成熟,於是我們就希望透過網路與自動化將物流與資訊流結合,由自動化設備從領料、轉料帳、組裝、到出貨,中間不再有人為介入,這樣除了能全消除人為因素之外,更重要的是可以透過網路與資訊設備隨時監控生產狀況。

所以虛實整合CPS就像是生產線的X光機一樣,隨時可以看穿工廠內的任何動態,有任何問題便可以從大局著眼,大大縮短了決策時間。否則光是工廠內部各部門為了保有自己的KPI,彼此互不相讓,在客戶眼中就是反應慢,競爭力就流失了。

中小企業的現況

台灣過往的經濟奇蹟,靠的是龐大擁有堅韌求生意志的中小企業撐起來的,他們大多在嬰兒潮的時代起家,時至今日企業主也老了,有些也交給第二代接棒了,但是他們的工廠設備卻是多年前購入的,現有設備根本無法與網路結合,若買新設備等於重複投資,而且對於一間運轉了30年以上的公司,面對工業4.0的建議,要改變作法與觀念,可說心有餘力不足。

因此北科大期望自己能成為工業學校,作為輔導企業轉型為工業4.0的先驅,在這一點上,我發現北科大機械系丁振卿主任花了非常多心力在這裡,我其實不認識他,我只有聽他在台上講5分鐘,我就清楚知道他想傳達的理念與做法,而且他還真的去實踐了。

那…傳達理念有很特別嗎? 對我來說是的,因為能在幾分鐘之內明確表達自己的理念與需求,而且還帶有說服力,是需要經過相當訓練的,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因此你會發現,現場與會的人有官方與產業界,我心想這北科大真厲害,竟然能找到這麼多人來,聽過丁主任講話之後我就能理解,這一切都不足為奇了。

現場的廠商有近20間
現場的廠商有近20間

工業4.0的共同架構

既然I4.0的願景是要讓產業能夠智能化、甚至全球化,那麼無論在物流與資訊流上面,各個站別甚至不同工廠之間就應該要有個共同的架構,這樣才能達到資訊交換的目的。目前這個大架構稱為RAMI 4.0,說它大它還真的管很大,因為它從設備、通訊、管到商業行為,所以它只是一個概念架構而已,真正要實現還需要靠扎扎實實的protocol來實作。

就好像網路的7層layer也只是個架構,真正要實作、要能通訊,還是得像俄羅斯娃娃一樣,利用不同的通訊協定從PHY/MAC/IP/TCP/HTTP這樣一層一層包上來,才能實際運作。

所以我認為工業4.0的願景很美好,起步階段是需要陣痛期的,但企業若今天撐不過明天就死了,因此需要有人為他們做尖兵,目前看來是北科大拿到政府的補助要來做這件事情,所以他們建置了一個小型的智能工廠,如果成功我想會是產官學界三贏的局面,如果失敗也不會是完全零分,至少對學生來說總是有間可以實際操作的工廠。

對MAKER的好處

如果今天製造業因為I4.0的關係可以把生產鏈打散到各地,那麼全球的自造者Maker就能成為一個maker network,貢獻自己的生產力,這當中就有機會產生利潤,也就是你只要有一個房間,也能幫別的maker做它需要的零件,或許那一天到來的話會衝擊到高度一條龍的大型製造業。

感想

我並非機械系出身,只是想看看產官學對於工業4.0的態度如何,後來發現原來大家都知道這是個未來,也很想往這裡邁進,只是要真正完成這個使命,我想可能還需要時間。

 

Be the first to comment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
*